盖崩中、漏下,肝主之血也。 《金匮》有大黄附子细辛汤,有大黄、干姜、巴豆之备急丸。
上气喘急最难医,呼吸参差势可悲;肺实热邪雍促甚,肺虚寒思怯之微。假如呕吐痰涎,胃虚不食,以致发热,若与凉剂退热,则胃气愈虚,热愈不退。
伤寒黄病可心惊,脾胃湿热两相蒸;温气居多抽皮包,热气侵淫残藕形。 阳水自热阴水冷,阴水无如胃苓奇;所虑路歧平且坦,或加气喘命几希。
《道经》曰∶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,搏之不得,迎之不见,其首随之,不见其后。冬至一阳始生,至春阳气盛长,外伏之阴邪,与阳相遇,邪正相搏,寒已化热,故春发为温病也。
是以天之寒邪,始病太阳膀胱之气,六气相传,止见足经之证,而不与手经相涉。不独伤寒发热,有苔可验,即凡内外杂症,亦无一不呈其形。
)如此分别,则为阴为阳,谁实谁虚,显然可见,更何似阴似阳之疑,以致重阴重阳之误,贻人夭殃耶?又非惟木之为然也。